海洋技术学报

欧洲造船业的智能复兴 

来源:海洋技术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2

面对亚洲造船独步天下的格局,欧洲造船无时无刻不在寻求王者归来的路径,而智能化似乎点燃起了他们的希望之火。

日前,来自德国造船和海洋技术协会(VSM)发布的年度报告称,亚洲同行正越来越瞄准高技术和专业的细分造船,欧洲造船业正在面临严峻的威胁,德国船企呼吁欧洲要加强协调合作,防止亚洲,对欧洲高端船舶建造市场的渗透。VSM董事长Harald Fassmer也呼吁欧洲开展合作,找到共同的方案加强全球能力,现在是欧洲满怀信心地代表其在全球舞台上利益的时候了……从VSM和Harald Fassmer的论断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船企从未放弃过造船业,尤其智能时代的到来,可以说重新点燃了欧洲船企重返巅峰时刻的斗志。

偏安一隅 坚守造船高端市场

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欧洲造船业经历了巨大变化。先是日本造船以薄板政策赢得市场,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韩国赶超,再到中国造船的异军突起,欧洲制造业开始大量向外转移,进入去工业化时期。欧洲造船业在世界船舶工业整体发展中的实力与生产水平呈现出总体下滑的趋势,三分之二的船厂关门倒闭,从业人数也大幅下降。

事实上,导致造船市场东移的原因,与欧洲对于环境保护的过高要求,以及劳动力成本高企不无关系。环境保护造成生产规模受限,连同生产与劳动力成本过高、日韩等国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等因素,使欧洲造船业数百年积累的优势消耗殆尽。随着亚洲国家船厂的崛起,欧洲造船在总装、船舶建造方面的劣势逐渐显现,他们的基础设施、船厂规模、生产能力与亚洲船厂相比存在差距,没有办法承接建造批量的主流船型,同时,他们的造船成本很高,这也是导致当时欧洲造船产业转移的直接原因。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欧洲船厂倒闭的倒闭,破产的破产,现在留存的一些船厂只能退守高端船舶建造。

如今,欧洲生产的船舶在复杂性、安全性和环保方面都非常突出。欧洲造船业(包括船厂和设备制造厂)占据世界技术领先地位,世界很多重大创新大多来自欧洲。因此,虽然欧洲造船业的吨位产出量较小,但营业额却比远东造船业要高得多。欧洲造船商及其供应商在豪华邮轮、客船、小型商船、军船和专用船市场处于领导地位,在休闲船舶和设备方面占据强势地位,这是一个具有高竞争力的领域,因为它需要现代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在过去几年,欧洲豪华邮轮制造业以超过10%的年增长率强劲发展。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豪华邮轮都在欧洲建造。游艇业预计将出现5%~6%的年增长率。

同时,欧洲船舶配套产业在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领域一直占据着世界领先地位,以产品创新性强、可靠性高、售后服务完善闻名。欧洲船舶配套业在动力推进系统、甲板机械、通讯设备、自动化系统等方面在世界船舶配套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在船用设备中价值比率大的设备系统主要包括柴油机、发电机组、螺旋桨、辅助锅炉、甲板机械、操舵系统、导航及测量系统、舱室系统、辅助系统、安全及救生系统工程,欧洲在这些领域均不同程度地占据着全球顶端市场,尤其在推进动力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市场方面,欧洲更是保持着独特的优势。除此之外,欧洲还对配套产品的性能不断改进,从而提高自动化程度,优化操作灵活性,加强产品安全性。因此,欧洲船舶配套业在高技术、高附加值、尖端船用设备产品的研制中始终保持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及稳定性,长期在技术上保持着领先优势。

可以看出,欧洲尽管去工业化这么多年,制造业大规模向外转移,但其核心技术仍然牢牢地握在手里。欧洲造船厂没有像亚洲造船厂那样追求大规模建造,而是注重高附加值特种船舶建造,在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提高竞争力。从产业内部因素来看,包括研发、自主创新的能力,亚洲国家总体来说都还是处于追随的状态。从产业外部来看,现在整个海事业的整体源头还是在欧洲。不论是船东,还是国际海事规则规范,如涉及到造船的相关法律、合同、仲裁等,尤其是在游戏规则制定方面,欧洲的地位和影响力依然难以撼动。

全力以赴 抓住智能制造新契机

目前我们正进入万物互联时代,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无人化、“互联网+”等背景下很多事物由过去的猜想向现实疾驰,随着不断有航运公司开始合作研发无人船舶,甚至还出现了全球第一家无人船公司……一系列事实证明,智能/自主船时代正以超过我们预期的速度加速到来。

上一篇:水下无人反潜平台发展及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