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技术学报

“最后的一支海洋游牧民族”:迫于生计,他们 

来源:海洋技术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9-08


如果到过马来西亚或者菲律宾等地旅游的朋友,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冲着那水清沙幼,椰林树影的水天一色而前往。

在那清澈的海水上,往往遍布着一个个用简陋的木材还有树叶搭建而成的小屋。


住在这些屋子里的,是一个按照目前国际流行说法,称为“巴乔族”的族群。他们拥有众多不同的名号,“海上吉普赛人”;“海上游牧民族”等等,那是因为他们,被认为是现存的最后一支海洋游牧民族。

他们连一个能够称之为自己家园的存在都没有。几乎没有钟表、日历、生日之类的东西,对时间和年龄几乎没有感觉。他们有的,就是与海洋的融为一体。


因为这些特别,这些年来不少的摄影爱好者,学者,还有研究人员等都试图接触这一个群体,用照片,文字和数据,将其神秘的一面揭开。

而在科学家们深入这个族群,同时利用各种现代化设备从巴乔族人身上得到的数据,揭示了他们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巴乔族群是东南亚的一个民族,主要生活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海域一带。

关于他们的历史,一直以来都有很多学者试图弄清楚,但这个族群没有哪一个国家有官方的记录,其自身族群也没有书面文件记录,因此关于他们的起源,难以追寻。


(巴乔族妇女的传统服饰)

同时由于这个族群的发展过程只植根于他们自己独特的民俗和传统,还有世代相传的口述历史,相当于口传,因此更为这个族群添上了神秘的气息。


(巴乔人族长,摄于1954年)

作为一个“海洋游牧民族”,巴乔人每天将近60%的时间都会在海浪中渡过。这不是他们希望的生活方式,而是必须的生存方式。

因为潜入到海底捕捉各种鱼类贝壳类等海洋生物,然后将其作为自己家人的食物,同时拿到陆地上进行贩卖换取金钱购置其他日常的生活用品,是他们唯一生存下去的途径。


海上的小屋和陆地之间的连接,是一种他们称之为“lepa-lepa”的小船。之所以这种随处可见而且没有其他特殊功能的小船会有一个特定的名称,是因为对于巴乔人来说,这是他们的“第二个家”。


出海打猎时间的多与少决定了生计的是否稳定,因此很多时候煮食等日常生活环节会直接在小船上进行,只为争取更多的打猎时间。

在外人来说,巴乔人似乎天生就是属于海洋,在水里比在陆地上更灵活的一种人。但他们为了生存到今天,却是付出了常人想不到的代价,以至于他们,真的已经变成了与我们想象中“有点不一样”的人。

对于浅海区的生物,他们能够相当熟练和以几乎没有破坏的方式获取。


但是对于一些能够卖出更高价格的海洋生物,巴乔人需要潜入十多米,甚至六七十米的深度获取很多人餐桌上追求的珍馐百味。

当人体下潜到一定深度的时候,身体就会受到不断增加的水压压力,这对于巴乔人来说也是一样。


专业的潜水员拥有各种好的装备,但对于他们来说,潜下海底的装备就只有一个木质护目镜,还有一支用于狩猎的由金属和塑料制成的长矛枪,因此潜到几十米的深度,对身体的压力是难以想象的。


众所周知,下潜必定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外界压力大过耳朵内部的空气压力导致耳鼓收缩,越往下潜,耳朵会越发感到疼痛,难以忍受。

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晕眩和耳膜破裂。如果在海水里出现这样的情况,会随时造成不可估量的危险。


因此巴乔人之间会流行一种外界看来比较残忍的做法,那就是在还年轻的时候,会先将耳膜刺破然后休养一段时间,待身体重新适应后才会继续潜水打猎。

因此在巴乔族群里,很多小孩子只有七八岁就已经开始学习在海水里的狩猎技能,待条件成熟的时候就会走上同一条道路。

上一篇:青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海洋科学城 聚焦新兴产
下一篇:没有了